在PCB设计中,敷铜(又叫铺铜)是一项既基础又关键的操作,它直接影响到电路板的抗干扰能力、散热效果和电气性能。那么问题来了,PCB设计怎样才能敷好铜?
别急,我们深圳宏力捷电子作为一家拥有20多年PCB设计画板经验的企业,今天就跟大家聊聊敷铜的正确打开方式!
一、为什么要敷铜?敷铜到底有啥用?
在PCB设计中,敷铜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:
1. 增强电流承载能力:大电流路径敷铜能有效降低导线阻抗,提高电流传输效率。
2. 提升抗干扰能力:大面积敷铜相当于增加了地线网,有助于抑制EMI电磁干扰。
3. 改善散热效果:芯片或功率器件附近敷铜可以迅速分散热量。
4. 工艺补偿作用:在多层PCB中对称敷铜有助于平衡板材应力,防止翘曲。
二、常见的敷铜方式有哪些?
不同的设计需求,敷铜方式也不一样:
1. 大面积敷铜
适合于空旷区域,直接填满整个区域,一般连接地(GND)网络。
2. 网格状敷铜
常用于高频板设计,可减小环流面积,降低EMI。一般推荐45°斜向网格,网格间距建议不小于0.5mm。
3. 分区敷铜(局部敷铜)
根据不同电源域或功能区进行分区铺铜,避免形成多地电平干扰。
三、怎么敷铜才是“好铜”?敷铜的6个关键技巧!
1. 优先连接地(GND)或电源网络
大多数情况下推荐将敷铜连到GND,这样可以增强地网完整性,形成良好的参考平面。
2. 加过孔连接多层铜皮
敷铜不是铺上去就完了!建议每50mm左右就加一个过孔,将多层GND或VCC互连,降低阻抗、增强散热。
3. 保持敷铜连通性
避免“孤岛”铜皮,孤立的铜皮不仅没用还可能变天线。可通过增加“热焊盘”或删减不连通区域避免孤岛。
4. 和其他信号保持安全间距
根据IPC-2221标准,铜皮与信号线、焊盘之间应保持最小0.25mm距离(不同等级PCB可能有所差异)。
5. 合理布线后再敷铜,别太早铺
很多设计初学者喜欢早早铺铜,结果布线改了又要重新铺。正确顺序是:布局→布线→敷铜→DRC检查。
6. 定期跑DRC(设计规则检查)和重新填充
敷铜后记得进行一次DRC检查(尤其是是否短路),并在重大改动后重新填充敷铜区域。
四、这些敷铜错误,你中招了吗?
- 敷铜后没有加过孔,导致GND不通;
- 高频区域全敷铜,反而引入杂散耦合;
- 大功率元件区域未优化铺铜,导致局部过热;
- 电源与信号混合敷铜,造成电源干扰信号线;
- 敷铜随意裁剪,信号回流路径混乱。
五、找专业公司设计PCB,敷铜问题就交给我们!
深圳宏力捷电子专注PCBA一站式代工代料服务,涵盖原理图布局、元件选型、BOM表编制、SMT工艺可制造性设计(DFM)、敷铜优化等全流程服务。无论您是做高速板、多层板、BGA封装还是盲埋孔结构,我们都能提供专业高效的敷铜设计方案。
深圳宏力捷推荐服务:PCB设计打样 | PCB抄板打样 | PCB打样&批量生产 | PCBA代工代料
